全站搜索

聚焦研究生压力丨该如何拯救那个在实验室自杀的大连理工研究生?

  • {{articleInfo.posttime}}
  • 作者:{{articleInfo.author}}
  • 浏览量:{{articleInfo.hits}}
  • 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点击复制链接

    微信 / 朋友圈

2020有些魔幻,开学短短一个多月,国内多所高校接连传出研究生自杀事件。近日,又有网传大连理工大学一研三学生在实验室自缢身亡,并在微博上留下了遗书。


uploads/image/20201026/1603686496.jpg


图片来源:微博


遗书看的我心情复杂,难过于年轻生命的结束,温暖于往生者字里行间有迹可循的温柔。与学术部的同事聊起这话题,学术部的小姐姐整理了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对学弟学妹们带来一些启发。


当这个悲伤的故事刷上热搜的时候,我有一瞬间的瞳孔放大,随即很快恢复了平静,不是因为我冷血无情,而是明白这个故事背后的艰辛。


我不赞同他的做法,同时也能理解他为何这么选择。作为一个成功熬到博士毕业,混上了工学博士学位的女博士,我想给正在爬山路的研究生学弟学妹们,或者是将来想要爬山路的大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权当是为研究生群体尽点绵薄之力吧。


2011年秋,我考入中国科学院开始研究生的生活,按照正常的程序,将在2014年夏天毕业。硕士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大家一般是整理数据发表文章,写写毕业论文,找找心仪的工作。我的舍友和其他同窗基本就是在忙于这些。


按照中科院的学制要求,研一集中学习,研二开始做实验。由于前期实验进展不顺利,前一个课题做了一年多没有任何收获,我不得不在研三上学期过半时更换了新课题。前期的研究清零,一切从头开始,这直接导致在其他同学写毕业论文的研三下学期,我还在拼命做实验。以上是故事背景。


uploads/image/20201026/1603683067.jpg


三月的一个星期天,我记得特别清楚。同级小伙伴们高高兴兴地组织春游踏青活动,邀请我一起去。可我哪里还有春游的资格呢?从早上八点进入实验室,一直忙到了第二天凌晨。大概是凌晨两点半左右,一不小心打翻了一个锥形瓶。好在瓶子里装的不是什么要紧的东西,只是实验台受到了污染,需要清理。


如果是往常遇到这种情况,我肯定要笑着说运气不错,没有损失什么重要的东西。但是那个夜晚,面对着狼藉的实验台,原本平静的我忽然就崩溃了。有句话怎么形容来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这就是当时的场景最恰当的描述。


为什么哭?大抵是觉得委屈吧,同是读研,我付出的努力不比别人少,怎么会差距如此之大;或许是不甘心,眼看着完不成任务就要延期了,想想就觉得这口气难以下咽;或许是疲惫,毕竟当时已经连轴转了太久。


这个场景之所以令我到了现在依旧印象深刻,不是难以抑制的崩溃痛哭,而是当时不敢停下来为自己擦干眼泪整理情绪,因为这样会浪费时间。一边哭一边收拾实验台,擦干净之后哭着继续做实验。


凌晨四点,我走出实验大楼时,回头看着整栋楼上没有灯光的窗口心里涌起了一个念头:我一定要按时毕业。不是为了在人前争口气显摆,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厉害,更不是觉得延期就丢人不能活了,而是为了给倔强的自己一个合理的交代。再后来,我搭上了交论文的末班车,按时毕业拿到了学位证,还算是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回想博士阶段当然也有很多困难,但都没有那个夜晚记忆那么深。2014年的春天,对于我身边的很多小伙伴,那是离收获不远的季节。但对我来说,那是我度过的最漫长的一个春天。


uploads/image/20201026/1603682808.jpg


我讲这段经历是想告诉正在读研或者想要读研的小伙伴这么几点:


1、读研会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一定要有思想上的准备。

特别是理工科需要做实验的专业,你付出的努力和你收获的成果不一定成正比。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上的准备,你很可能被残酷的现实打击的一蹶不振;


2、读研就像是一场孤独的修行。

所谓修行,就是一点一点的磨练自己。这场修行的结果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幅度飞跃。


3、学会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平凡。

我曾经接触过一些患有抑郁症不得不退学的博士生,这些学生都有很优秀的过往经历,他们患上抑郁症的过程大同小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优秀的背景成了一种负担,当发觉自己不是那么的闪耀时,就开始患得患失,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再后来,就患上了抑郁症。何必呢?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技不如人甘拜下风并不会显得自己无能。过分要强,只会把自己逼上绝路。


读研虽然不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但对很多学子来说,这也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走上了这条路,坚持到底往往会有不错的收获。愿每一位有梦想的研究生,都能被岁月善待,与诸位共勉。


uploads/image/20201026/1603684716.jpg


近年来,有关研究生自杀的事件屡屡发生,基本都和科研压力大、遇到奇葩导师、学业路途坎坷无法毕业有关。以下,每一个日期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2019年12月26日,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疑因不堪忍受导师三年来的谩骂、压榨、人格侮辱、不改论文、要求延毕,在实验室点燃溶剂自焚身亡。导师后被学校开除。


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陈某在留下一封题为《狗血的研究生生涯》的遗书后,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019年6月,就读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中国籍博士生陈慧祥 (Huixiang Chen,音译) ,欲撤回其导师通过关系发表,有严重的学术问题的论文被拒,在留下遗书后,在工作的实验室自缢身亡。


2019年2月,年仅26岁的斯坦福大学中国博士在学校自杀,他的本科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如果顺利的话,他将于今年六月份获得博士学位。


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在读博士生杨宝德于溺水自杀身亡。


2018年5月,纽约大学医学院华裔女生Andrea Liu被发现在宿舍内上吊身亡,并且留有遗书。


2018年4月,美国旧金山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晓磊被前室友发现吞枪自杀。


2017年10月,美国犹他大学博士唐晓琳在攻读生物学博士7年后,面对导师的刁难和毕业的遥遥无期,从金门大桥纵身一跃。



为什么经常有怀揣科研梦想的研究生选择结束年轻的生命?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每一次类似的新闻过后,这才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授课质量差到了酸奶没喝完放垃圾桶里一周的地步!”


“985大学的老师尚且如此,那普通高校的老师……”


“实验室里的仪器经常坏,正常工作的概率不超过三分之一”


“每次实验得出来的数据都不一样,不能如期完成实验就意味着不能如期毕业。”


“就业形势很严峻,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导师就像指南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人生方向。”


“人品比学术能力重要。”


……


uploads/image/20201026/1603680451.jpg


不论硕士/博士是如何结束,毕业、退学亦或是不了了之,在你的这段学术生涯中,都能抽象出积极的部分,成为对你未来发展有帮助的经验。


反之,这东西会成为一个心结,陷入消极负面的情绪百害而无一利,多去思考读硕/读博给你带来了什么,比如远超同龄人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调节能力、执行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具有对复杂概念与问题的高水平表述能力以及与不同程度不同身份人士高效率沟通的能力,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宝藏。


素材来源:南海国际教育学术部

图片:Pixabay

编辑/排版:王哲


课程正在直播中
扫码前往小程序观看
扫码进入
{{courseData.start_time}}
{{courseData.start_date}}
{{courseData.time_count}}
{{courseData.tips}}
{{courseData.end_time}}
{{courseData.end_date}}
扫码进入小程序关注直播最新动态
试听硕博课程
姓名
手机
学历
{{degreeeValue}}
{{item.name}}
工作年限
{{workYearValue}}
{{item.name}}
所在城市
{{regionsValue}}
{{item.name}}
{{itm.name}}
您的个人信息保护中,仅平台可见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扫码进入小程序关注直播最新动态
{{apply_type==3?'评估报名资格':'试听申请'}}
姓名
手机
学历
{{degreeeValue}}
{{item.name}}
工作年限
{{workYearValue}}
{{item.name}}
所在城市
{{regionsValue}}
{{item.name}}
{{itm.name}}
您的个人信息保护中,仅平台可见
{{workshopData.start_time}}
{{workshopData.start_date}}
{{workshopData.time_count}}
{{workshopData.tips}}
{{workshopData.end_time}}
{{workshopData.end_date}}
扫码进入小程序关注直播最新动态
预约修业坊
姓名
手机
我是...
{{item.value}}
您的个人信息保护中,仅平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