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星马浚伟北京大学硕士毕业一度冲上热搜
近几年但凡是和“学历”“论文”“学术”等词汇沾边的明星频频翻车,多半都是作假抄袭类的负面新闻。最近一个娱乐圈的清流人物“马浚伟论文查重率0.77%”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赢得了广大网友的一片赞誉声。
马浚伟,TVB男星,单说名字可能好多人都不知道是谁,最经典的角色属98版《鹿鼎记》里的康熙一角,他与陈小春饰演的韦小宝是一代人的童年经典记忆。
(1998版《鹿鼎记》)
1971年出生于香港,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为了贴补家用,初中刚毕业,马浚伟就开始务工,他的少年时代,是日复一日地工作。没读大学是他人生一大憾事,他曾说:“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可能不会选择进入娱乐圈,而是去读书,想学法律或者医学。”
藉由《鹿鼎记》人气攀升后,命运并未优待他。1999年患癌20多年的母亲在手术当天去世,他一度陷入极大的痛苦和内疚中。因为与病魔缠斗多年的母亲当时不愿接受手术,希望能够平静离世,在他的劝说下母亲才同意手术。
后来患抑郁症的马浚伟演艺事业陷入低潮,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学习咖啡的马浚伟)
作为演员,马浚伟的演技和实力足以支撑他投身演艺事业,过着光鲜的生活,但他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他说:“只是想弥补和追回小时候因家庭、生计而被迫搁浅的梦想。”
也许曾经从深渊中走出来的人,会更明白人生的不易,努力的可贵。
他的微博记录了这两年求学的点点滴滴。2018年入学北大时,47岁的马浚伟像个小朋友一样,晒了新买的笔记本、书包和西装。特别兴奋,也特别认真。还骑着共享单车在北大的校园里转了好几圈。
一边照常拍戏工作,一边坚持每个月飞一趟北京,踏踏实实地上完了16个模块全部的课程。还经常在网上晒作业,发表学习感受,和同学一起打羽毛球。疫情期间,他也在家里上网课。
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很享受这样的校园生活,学习态度也非常认真。
网友留言“天呐,他居然只比我爸大一岁,但我爸除了会叫我多学习以外,成天就只知道唉声叹气,说他自己已经老了、学不动了,连个淘宝网购都不愿意学。”
真正意义上的衰老,大概就是从停止学习开始的吧。
(成立了自己的咖啡品牌)
娱乐圈这样的名利场太浮躁,比他有名有钱的明星不计其数,肯在学习上花时间,能够沉下来充实自己的人却找不出几个。
但在南海,这样的学生有很多。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城市,有年近60仍然精神饱满准备迎接挑战的刘同学;有心态轻松希望收获友谊也愿意付出的深圳企业家施先生;有刚过50岁,为了下一个50年更精彩而选择通过系统性学习来提升眼光胸怀与格局的Cathy;有因为老师的一句“需要好好规划一下人生下半场”而决定继续学习的企业与公益团队带领者Linda;有希望“发现更好的自己”的Hong Mei;有经营着一家公司三家工厂被项目的价值理念吸引,愿意接受挑战学有所用的Julie;有从看姐姐学习到跟随姐姐脚步一起成为校友的欧静;还有安静可人对学习充满期待的90后小姐姐陈同学......
(导演马浚伟)
这些人也如同你我一样,隐匿于步履匆匆高楼林立的城市森林。但是他们的眼睛里有光,有对于美好生活和梦想的渴望。你是否也有想要提升自己的梦想,却担心自己已经丧失了学习的能力?亦或是止步于联考和价值不菲的学费?马来西亚城市大学项目中国管理中心疫情期间发放一亿助学金,全力助学有志于报读马城大MBA的学员,免联考,中文授课,毕业论文由导师一对一辅导。师资力量雄厚,授课风格生动,结合实际案例把企业和职场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带入到学习研究中,带着每一位学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人生没有绝对的一帆风顺,对生命中的种种变故,有人选择黯然离场,有人却选择和命运抗争到底,马浚伟和南海的学生们显然属于后者。他们一直在努力突破自己,40岁之前,他们是演员、企业家、管理者、医生、教师、公务员、全职妈妈、销售员……40岁之后,他们为自己又增加了一个标签——MBA硕士。这样充满突破和挑战的人生,才配得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元气满满这些词!
“每个人的心里,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少美好的事,可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
“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是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
“而那些沉重的、抑郁的、不得已的,总是被叫做生活本身?”
——刘瑜《送你一颗子弹》
素材来源:马浚伟微博
编辑/排版:王哲
图片来源:马浚伟微博
原创文章,作者:南海国际教育。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