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研究生扩招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大学生多了,有人哀叹大学生不值钱。海归多了,有人哀叹海归不值钱。研究生多了,又有人哀叹研究生学历贬值。这背后是大学生和家长群体的集体焦虑。
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41万,突破历史新高,同比增幅为17.6%。在如此庞大的毕业生数量面前,确实没有足够多的岗位可以安排给每一位毕业生。再加上今年疫情影响,很多企业都进行了缩招、裁员,应届生也错过了求职季,导致岗位更加稀缺,求职压力也接踵而至。
表面看来研究生扩招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事实是研究生一直在稳步推进的扩招,只不过这次动静有点大。
01|稳步推进的扩招
科教强国是我国的基本国家战略,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是政府一直推进的目标。10年前,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要达到3300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200万人。2017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我国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而2010年,这个数字是140万人,足足翻了一番。
02|国家转型需要更多高质量人才
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提转型。《中国制造2025》也好,教育部刚刚发布的提升高校专利质量的意见也好,都是为国家转型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意味着国家需要更多的高学历人才来支撑,扩招不是应一时之急、不是为了面子的简单数字堆积,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国家战略在背后做支撑。研究生扩招,是我国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
人才是兴国的必要基础,虽然我国每年都有7、80万研究生毕业,但在我国的就业人员当中,毕业研究生的比例却不到1%。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正在慢慢过去,仅仅依靠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是不行的。一定要转型升级。而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升级靠什么?当然是更多高质量人才。
03|越多越掉价?
物以稀为贵,我们总觉得越少越好。但针对这件事,大可不必感慨学历贬值,终究还是看质量,看每个人。同样是本科生,有些人可以领10K,有些人只能领2K。难道多出的8K,单纯只是学历标签的加成吗?
上了大学就稳了、读了研就稳了、出国回来就稳了……这种“镀金”思想要不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争之世,国与国要竞争,人与人也要竞争,优秀者会胜出,落后者会淘汰。扩招已是事实,哀叹纯属徒劳无功,好好学习,提升自己,才是正道。
真正变得贬值的不是“大学生”、“海归”、“研究生”的标签,而是标签下的人。人越多,竞争越激烈。而在这场竞争中胜出的唯一筹码,就是一句腻歪的鸡汤: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研究生扩招,意味着有更多高学历的人正在超越你。同时对大部分人算是一个警示,想进修学历,提升自我还需要趁早行动。疫情期间,马来西亚城市大学在职研究生项目中国中心发放一亿助学金,全力助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员(涵盖工商管理、教育学等专业方向),免联考,中文授课,毕业论文由导师一对一辅导。师资力量雄厚,授课风格生动,结合实际案例把企业和职场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带入到学习研究中,带着每一位学员提升自我,进修学历。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排版:王哲
图片来源:Pixabay
原创文章,作者:南海国际教育。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