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管理者的职能:利用人力和物质资源造就一家能创造经济价值的企业
管理者要取得经济绩效,就必须有一家企业。因此,管理的第二种职能是利用人力和物质资源造就一家能创造经济价值的企业。具体地讲,这就是管理管理者的职能。
根据定义,企业必须能够生产出比这家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更多、更好的物质产品。
它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整体;大于或者至少不等同于它的所有部分的总和,它的产出大于所有投入的总和。
因而,企业绝不能成为一个机械的资源汇集体。
利用资源组成一家企业,若仅仅将资源按逻辑顺序汇集在一起,然后打开资本的开关,如19世纪经济学家所笃信的那样(也如许多学究式经济学家的后继者所仍然相信的那样),是不够的,它需要资源的嬗变。
而这种变化是不可能来自诸如资本之类无生命的资源的,它需要管理。
但是,人们也清楚,能够增大的资源只能是人力资源,所有其他的资源都受机械法则的制约。
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或者较差地利用这些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绝不会产生出比投入的总量更大的产出。
相反,在将非人力资源汇集在一起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如何将由于摩擦等原因造成的不可避免的产出损耗控制在最低限度的问题。
在人类所有能够运用的资源中,只有人才能成长和发展。
只有中世纪伟大的政论作家约翰·福蒂斯丘爵士(Sir John Fortescue)所谓的“有意识的大众行为”——自由人的有指导的、目标一致的、共同的努力——才能创造出一个真正的整体。
的确,自从柏拉图以来,“美好社会”的定义就是能让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当我们谈到成长与发展时,隐含的意思是人类可以决定自己的贡献是什么。
我们习惯上总是认定基层员工(有别于管理者)只是听命行事,既没有责任,也无法参与有关自己或他人工作的决策。
这表示在我们眼中,基层员工和其他物质资源没有什么不同,而我们也根据机械法则来考量员工对于企业的贡献。
这是很严重的误解。
然而这种误解和基层工作的定义无关,而是未能看清许多基层工作其实是具有管理性质的,或是如果改为管理性质的工作,生产力会更高。
换句话说,只有管理管理者,才能造就企业。
我们用来描述有效运作且具生产力的企业所需活动的各种名词,就足以证明前面的说法是正确的。
我们谈到“组织”——企业的正式结构时,我们其实是指管理者和发挥管理功能的组织;无论砖头、水泥或基层员工在组织结构中都不占有任何地位。
我们谈到“领导力”和企业“精神”,而领导力必须靠管理一群管理者来有效发挥;企业精神也必须通过管理层的精神来塑造。
我们讨论企业“目标”和“绩效”,而企业目标是管理层的目标,企业绩效也代表管理层的绩效。
如果一个企业未能取得应有的绩效,我们完全有理由去更换一名新的总裁,而不是去辞退员工。
管理者也是企业最昂贵的资源。
在大企业中,会不断听到某个具有10年或12年工作经验的优秀工程师或会计师,其价值相当于5万美元的直接投资的说法。
当然,这个数字纯属猜测。
但是,即使实际数字没有这么大,仍然足以证实,虽然企业对管理者的投资从来没有显现在账面上,却超过企业对于其他任何资源的投资,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这笔投资。
因此,管理“管理者”也就是运用资源来打造企业,使资源能充分发挥生产力。
而管理是如此复杂而多面,即使在很小的企业中,如何管理“管理者”都是非常重要且复杂的任务。
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是具有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完整教育体系的马来西亚全日制高等院校,被马来西亚教育部评为“五星级大学”。其课程已获得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及马来西亚学术鉴定MQA认可。
马来西亚林肯大学的创立人及行政人员均为学术院士,分别来自教育、研究及专业培训领域,并拥有50年高等教学、专上教学及语言教学经验。他们致力发掘学员的学习潜能,帮助学员于学术研究及就业范畴上充分发展。
大学所设课程已获得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及马来西亚学术鉴定局双重认证。
可报名项目:


本文系本站编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南海国际教育观点,不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发信至nh@nhibs.com。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