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朋友圈
婺江畔,兰花乡,位于浙江省金华兰溪市灵洞乡石关村的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浙能兰溪电厂)成立于2004年6月,是浙江省2003-2007年“五大百亿”工程之一,目前拥有4台66万千瓦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由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是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二级营运企业。经过17年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浙能兰溪电厂逐步发展成为一家一流的现代化发电企业。至2019年12月底,资产总额达40.98亿元,累计发电1618.24亿千瓦,净利润达31.92亿元,纳税总额为50.77亿元,销售蒸汽235.6万吨,累计安全生产日为4085天。
一、五大百亿工程,扎根浙西大地
2000年后,随着浙江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供应日趋紧张。为缓解浙江省电力紧张状况,满足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改善电网运行状况,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特别是优化浙西地区电源结构,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于2002年9月组织了浙西电源点调研工作。2003年5月,金华兰溪市灵洞乡石关村被确定为浙西电厂建设厂址,规划容量为2400兆瓦(4×600兆瓦)。
工程于2004年6月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分两期进行,一、二期工程装机容量均为2台 60万千瓦,且均为燃煤机组。1号机组于2006年3月首次并网发电,同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比原计划提前616天;2号机组于2006年7月首次并网发电,同年8月投入商业运行,比原计划提前281天;3号机组于2006年11月首次并网发电,同年12月投入商业运行,4号机组于2007年 4月首次并网发电,同年5月投入商业运行。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浙能兰溪电厂1号机创下了国内超临界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建设的新纪录”“浙能兰溪电厂4台60万千瓦机组全部建成投产,一举改写了浙中大地无大型火电厂的历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电厂。”
二、突出创新引领,注重节能环保
多年来,浙能兰溪电厂始终坚定不移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提升机组性能、推进节能减排,创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企业。绿色,正成为浙能兰溪电厂发展道路上最动人的底色。
基建期,浙能兰溪电厂投资18亿元建设脱硫、电除尘、冷却塔消声导流片、煤场挡风抑尘墙等环保设备。配套脱硫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投入运行,成为全国首批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脱硫工程与主体工程实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生产的单位。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要求,顺利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的环境保护专项验收。2011年5月至2016年12月,先后完成4台机组的脱硝改造和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其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较改造前分别下降了85.9%、83.6%、66.9%。
浙能兰溪电厂下属浙江兰能热力有限公司(简称兰能热力公司)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推动兰溪市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实现集中供热,全面淘汰分散燃煤锅炉。经测算,仅2020年采用浙能兰溪电厂机组供热比采用分散小锅炉供热约减少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875吨、504吨和2130吨;每吨蒸汽节约标煤约74.5千克,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同时,集中供热有效降低了区域内企业用汽成本,改善了供热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环保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兰能热力公司已服务地方重点行业或支柱企业40家,日均供汽量达3000吨左右。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兰能热力公司不惜成本,为制药企业提前复工制造防疫药品提供稳定清洁的汽源。浙能兰溪电厂还在可再生能源建设上不断努力,2016年6月启动光伏发电项目,至2018年5月厂内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厂内光伏及灰库光伏合计3.737兆瓦项目全部建成。
公司自成立以来,共申请发明专利13项,获得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4项,获得各级科技奖项30余项,优于同类型发电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改造和先进技术应用研究工作:一是通过开展“科技兴安”专项行动,完成了1-4号机组增效扩容改造,由投产时的60万千瓦扩容至66万千瓦;二是基于自主无线充电及仿生技术的输煤系统智能机器人研究与应用;三是燃煤电厂燃料全流程精准控制研究;四是智能发电厂无人巡视与智能安监的应用研究;五是推进3、4号机组DCS系统国产化改造等。
三、根植“三园”文化,锐意改革发展
浙能兰溪电厂始终坚持以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强科学管理,抓全面对标,树行业典范,企业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公司在融入浙能集团优秀文化基础上,经过多年积淀和提炼,形成了“家园、校园、公园”的“三园”文化理念及廉政、安全、团队等亚文化体系。“三园”文化培育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基因和强劲动力。深化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秉承公司“责任、执行、执著”的安全文化理念,贯彻落实“一个本质安全型企业必须是本质安全型人的企业”的思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坚决筑牢安全底线。“廉政安全等同于生产安全、廉政安全对标生产安全”,浙能兰溪电厂作为浙能集团“党风廉政建设对标安全生产管理”试点单位,不断创新“清廉国企”建设经验,从管理方法、管理体系、管理理念三个方面开展系统对标,推进“三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注重“四责协同”(党委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以及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责任)齐抓共管,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风尚。
改革及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企业深化发展的“金钥匙”。为此,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持续健全法人治理,把党的领导写入公司章程。二是深化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强化市场化激励,推进发电企业全员竞争上岗,建立完善多元激励约束的绩效考核机制。三是打造发电企业“最多跑一次”改革样板,提升供热业务客户服务水平。四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规划落实,鼓励员工成为高技能人才、专家能手。自公司成立以来,为浙能集团新疆、江西地区能源点建设和浙江省石油公司建设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五是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围绕“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核心思想,切实在转变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坚持制度管总、作风兜底,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浙能兰溪电厂作为浙能集团在金华区域综合能源供应的主力军和桥头堡,结合当前国家新基建规划,对数字经济下未来数据中心的供能服务,未来社区的低碳场景应用,分布式能源开发、供热、供冷、供气、供水等园区综合能源供应等应用场景进行了探索和思考,兰溪新奥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压缩空气项目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下阶段,将进一步与地方创新融合,将电厂供能与区域用能、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利用好电厂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供能优势。
四、牢记初心使命,体现国企担当
浙能兰溪电厂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企业的“根”和“魂”,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如公司全力推进星级党组织建设工作,目前下设的8个党支部(总支)中有4个为五星级党支部、3个为四星级党支部,此外新成立兰能热力公司党支部,增强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紧紧围绕 “四业”(能源立业、科技兴业、金融富业、海外创业)发展思路及企业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员工发扬“让事业精彩,让生命闪光”的浙能精神,全力以赴把公司建设成为区域能源供应主渠道、能源发展主平台、能源安全保障主力军和环境保护主战场。
浙能兰溪电厂还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肩负起国有企业的政治担当。2008年冰冻灾害时期,孤岛运行长达515小时,确保了金衢丽地区的用电安全,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先进集体”;2016年3月,为解决金华双龙变供区输出超限问题,策划投资7000万元将4号机组500千伏系统改造为220千伏系统,保障了电源的稳定;圆满完成护航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乌镇互联网大会等重大能源保供和安全维稳任务;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为“农家书屋”捐赠图书、“爱心邮差”关爱留守儿童、为兰溪白血病患儿捐款等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借用公司公寓作为隔离安置点。公司还多次接待前来参加科普、见习活动的大中小学学生和前来培训、参观或学习的各级政府人员、社会人士,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
作为浙江最大的内陆绿色火力发电厂,浙能兰溪电厂始终围绕“把公司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发电企业”的总体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已连续7年获得全国金牌机组或全国可靠性优胜机组8台次,连续8年获得浙江省统调发电厂运行考核优秀成绩;公司员工曾获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集控值班员(60万机组)决赛金奖(2名)、银奖(1名)、铜奖(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技术能手(1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3人)、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2名),浙江省电力技术能手(3名)等荣誉。荣获中国工程建设鲁班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发电企业最美工会、中国企业文化创新优秀成果奖、电力行业实施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先进企业、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浙江省电力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浙江省“绿色低碳经济标兵企业”、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标准创新型企业、浙江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荣誉是企业不断孜孜以求、改革创新的缩影,浙能兰溪电厂人秉持着“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永立潮头方显担当”的精神,在细节中追求不由自主的感动,在整体上创造无可挑剔的和谐,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抓住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重要窗口”建设中擦亮浙能兰溪电厂底色。
- END -
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是具有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完整教育体系的马来西亚全日制高等院校,被马来西亚教育部评为“五星级大学”。其课程已获得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及马来西亚学术鉴定MQA认可。
马来西亚林肯大学的创立人及行政人员均为学术院士,分别来自教育、研究及专业培训领域,并拥有50年高等教学、专上教学及语言教学经验。他们致力发掘学员的学习潜能,帮助学员于学术研究及就业范畴上充分发展。
大学所设课程已获得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及马来西亚学术鉴定局双重认证。
可报名的在职硕士:
1、工商管理硕士
2、全球商业方向硕士
3、金融管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