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在职硕士丨论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界定

2021-05-26 作者:南海国际学分银行
分享

在线在职硕士丨论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界定-南海国际学分银行

 


[摘要]


人力资源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无形资产是人力资源智力劳动的成果,它在生产过程中不创造新价值。作为无形资产的技术在价值创造中会起作用,但不是独立地起作用。从理论的角度看,人力资源属于可变资本的范畴,无形资产属于不变资本的范畴。现在有学者将人力资源划为无形资产的提法值得商榷,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价值到底是由劳动创造的还是由技术和机器创造的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思考。本文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为依据来问题。


[正文]


20世纪末期,席卷全球的高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促使人类社会在经过了以自然资源为主要支柱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和以资本资源为主要支柱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顺利地迈入了以人力资源为主要支柱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新技术革命。它的重要标志就是突破了传统的现代技术和工业内容,转向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从而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的竞争转向对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源”。这诚如舒尔茨所言:“人类的未来不是预先由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而是由人类的知识来决定。”在新的经济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指导下,与此相关的人力资源会计及无形资产会计的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并开始在实践中初步运用。但从有关文献反映出的研究成果看,理论界对人力资源以及无形资产的界定方面有些误解,有的将其列为同类,有的直接将人力资源列作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有必要澄清。本文拟围绕这一主题作初步探讨。


一、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具有不同的特征与内涵


目前,学术界有关人力资源概念的表述有很多。大多数学者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存在于人体内的,可以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或为社会提供劳务和服务的人的脑力和体力,是某一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拥有其他资源所不具有的生物性、社会性、能动性、时效性、累积性、可再生性、外生性、特殊的资本性、高增值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等特征。尽管无形资产一词由来已久,然而对于什么是无形资产迄今尚无一致的定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而对生产经营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无形资产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无形资产概念应当是一定主体拥有或控制的,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狭义无形资产的概念是一定主体拥有和控制的,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可辨认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并能用货币进行计量的资产。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能否用货币进行计量和能否辨认。我国财政部制定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中有关无形资产的定义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可辨认上,我国的无形资产定义是广义的无形资产概念,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无形资产定义则是狭义的无形资产概念。通过上述对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的界定为基础,我们可以对两者的经济内涵进行深入分析。


 

>>> 点击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是具有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完整教育体系的马来西亚全日制高等院校,被马来西亚教育部评为“五星级大学”。

其课程已获得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及马来西亚学术鉴定MQA认可。

马来西亚林肯大学的创立人及行政人员均为学术院士,分别来自教育、研究及专业培训领域,并拥有50年高等教学、专上教学及语言教学经验。他们致力发掘学员的学习潜能,帮助学员于学术研究及就业范畴上充分发展。

大学所设课程已获得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及马来西亚学术鉴定局双重认证。

可报名项目:

  1. 国际在职硕士丨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2. 国际在职博士丨工商管理博士DBA学位

  3. 国际在职硕士丨金融管理硕士MF学位

  4. 国际在职硕士丨旅游管理硕士MTA学位

  5. 国际在职硕士丨全球商业方向MBA学位

  6. 国际在职博士丨战略管理哲学博士PHD学位

  7. 国际在职博士丨健康科学哲学博士PHD学位

  8. 国际在职博士丨管理学哲学博士PHD学位

  9. 国际在职博士丨心理学哲学博士PHD学位

  10. 国际在职博士丨会计学哲学博士PHD学位

 

扫码关注/加入我们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或加入
微信客服二维码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微信公众号
南海国际学分银行

本文系本站编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南海国际教育观点,不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发信至nh@nhibs.com。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学生登录

忘记密码  |   注册
+86
  • 中国
    +86
  • 中国香港
    +852
忘记密码  |   注册
+86
  • 中国
    +86
  • 中国香港
    +852
+86
  • 中国
    +86
  • 中国香港
    +852
怎么提交报名?
学制多久,好毕业吗?
获取最新院校简章
点击在线咨询

帮助

中心

问答中心

相关问题

问题中心:

电话

客服

400-930-2001
申请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