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朋友圈
在漫漫学术之路上,硕士论文恰似一座巍峨高山,等待着我去征服。当《体验式游戏教学法对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效果的提升作用研究》最终通过导师审核,如释重负之感涌上心头,同时,历经磨砺后的成长感悟也在心中悄然沉淀。
回想起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之时,导师认可了课题组织方面并无问题,却指出在学术平台上未能查阅到相关研究。同事也怀着善意劝诫我:“赵老师,学术平台缺乏相关研究,这可能会在数据引用等方面带来限制,您还是得慎重考虑啊……”然而,我却坚定地认为,这恰恰是该课题独特的创新价值所在。尽管当时相关研究屈指可数,但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在这片领域进行开创性探索的绝佳机会。
体验式游戏教学法应用于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巧妙融合了多个心理学领域的知识。认知心理学能助力青年更高效地理解与吸收求职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学可依据青年的特性设计出更为有效的实训方式;社会心理学让青年在模拟求职场景中深度体验人际互动;发展心理学则根据青年所处的不同阶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该教学法与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相连,借助游戏教学切实提升青年的职场相关能力,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独特的研究方向,深深吸引着我,只因内心的热爱,所以愈发迷恋,渴望在这片领域深耕细作。
然而,论文撰写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它前后被导师退回了5次。每一次退回,都如同一记沉重的铁锤,毫不留情地敲击着我的信心。初次收到退回意见时,满心的不解与委屈如潮水般袭来。我自认为已付出了无数心血,论文也已初具雏形,可导师指出的诸多问题,那密密麻麻布满批注的页面,仿佛是对我能力的全盘否定,让我不禁深深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踏上学术研究这条道路。
但我并未选择就此放弃。在第二次修改时,我不断告诫自己要冷静下来,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导师提出的每一条意见。我重新细致地审视论文的结构,逐字逐句地斟酌每一个论点与论据。然而,当第二次修改后的论文再次被退回,铺天盖地的自我怀疑瞬间将我淹没。我不停地反问自己,是不是对这个研究方向的理解还远远不够深入?是不是研究方法本身就存在着难以察觉的问题?无数的疑问在脑海中疯狂盘旋,使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随着退回次数的不断增加,每一次收到修改意见都如同经历一场身心俱疲的煎熬。但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不再把退回单纯地看作是一种失败,而是将其视为难得的成长机遇。每一次修改,都是对自身知识体系的一次深度完善,是对研究能力的一次有力提升。
为了让论文更加完美,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一头扎进了文献与期刊的浩瀚海洋。图书馆成了我每日必至的“战场”,一本本厚重的学术著作成为了我最忠实的伙伴。我如饥似渴地仔细研读每一篇相关文献,努力汲取其中的精华,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论文之中。同时,我还不惜花费大量精力与财力,购买了市面上几乎所有与心理学相关的研究生书籍,期望能从不同的视角为论文注入全新的活力。
到了第五次修改时,我甚至已经做好了再次被退回的心理准备,脑海中甚至开始设想第六次、第七次修改的场景。但即便如此,我心中没有丝毫的抱怨与懈怠,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工作当中。因为我深知,每一次的修改都是对自己心性的一次深度磨练,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终于,在第六次提交论文时,导师的审核通过了。那一刻,心中涌起的喜悦之情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回想起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坚持,不禁感慨万千。论文被退回的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勇敢地面对挫折与困难,更让我懂得了如何在自我怀疑的黑暗时刻,寻找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这段宝贵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学术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探索与完善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困难,但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且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与完善,就一定能够跨越重重障碍,最终取得成功。
此刻,我站在这个全新的起点上,回首过往那充满波折的论文修改之路,心中满是无尽的感激。感激导师始终如一的严格要求与悉心指导,感激那些在我迷茫无助时给予我鼓励与支持的同学和朋友,更感激那个在重重困境中始终坚守、从未放弃的自己。未来的学术之路依然漫长,我将带着这份无比宝贵的经历与成长,怀揣着对学术研究的热爱与迷恋,继续在学术的广阔道路上坚定而勇敢地前行。
和立大学高级心理学硕士
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