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心理上有个词叫:童年报复性补偿(为什么我们总在填一个填不满的洞?)

  • {{articleInfo.posttime}}
  • 作者:{{articleInfo.author}}
  • 浏览量:{{articleInfo.hits}}
  • 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点击复制链接

    微信 / 朋友圈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小时候被严格管教,长大后却沉迷游戏,难以自控;

小时候父母不让吃零食,长大后就疯狂吃,甚至囤积零食到过期;

小时候被父母忽视,长大后就在关系里不断索要对方的承诺……

成年后的TA们,似乎在尽力地弥补童年时的自己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

即便TA们可能不再需要,可能对现在的TA们来说有些幼稚,也还是忍不住去补偿自己。

这种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心理现象——童年报复性补偿。

适度的补偿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它能够让我们维持心理的平衡,激励我们去提升自己。

然而,更多的人却是通过极端方式去填补童年的缺失,陷入“越补偿越空虚”的恶性循环。心理上有个词叫:童年报复性补偿(为什么我们总在填一个填不满的洞?)-

所以今天,我们想和你好好聊聊:

为什么童年缺失的这个“洞”,我们怎么都填不满?

你拼命补偿的“内心黑洞”,到底是什么?

童年报复性补偿心理,本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当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的某些需求(比如情感、物质、自由等)没有被满足时,就会在成年后通过某种方式去“报复性”地弥补这些缺憾。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先来说说第一个可能:原生家庭的情感剥夺。

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专制型教养(高要求、低回应)的家庭。

当孩子提出需求时,父母总是用“不准”“不许”等命令式的话语粗暴地拒绝,且不解释原因,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需求是“错的”,并可能形成“我不配拥有美好事物”的认知。长大后,我们就可能通过过度消费、过度娱乐等方式,来证明“我有资格得到这些美好”。

第二个可能是:未完成情结的驱动。

德国格式塔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也就是未解决的问题、未满足的需求。

童年时期对玩具、关爱、认可等物质或爱的渴望如果被过分压抑,这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就像心理上欠的一笔账,潜伏在潜意识中,形成我们的“心理黑洞”。

长大后,我们会不自觉地想“还清这笔账”,但这种“报复性补偿”会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就像弹簧一样,压抑越久反弹越强。

第三个则是:社会文化的影响。

我们的父母,大都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成长起来的。TA们的观念是“节俭至上”,在养育中也常常会把这种观念强加给孩子。但我们这一代,在社交媒体的催化下,常常会受消费主义的影响加剧“补偿”欲望。总是试图用物质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从而陷入“买买买”的循环。

一般来说,“童年报复性补偿”除了最容易察觉到的“物质囤积型”外,还有以下4种类型:

1、成就强迫型:拼命加班、考证,用事业的成功来弥补童年“不被认可”的创伤,补偿自己想被父母、社会接纳的深层需求;

2、躯体化补偿型:报复性熬夜、暴饮暴食,用身体痛苦替代心理痛苦,以此来争夺对自我的控制权;

3、关系索求型:在亲密关系中寻求过度的情感满足,对另一方强迫性讨好或控制,频繁地验证“我真的值得被爱”;

4、代偿投射型:过度溺爱子女,纵容TA逃学、挥霍,实质是通过他人来补偿自己的童年,实现未完成的需求。

而这一切的“报复性补偿”,都只是为了弥补童年那个受伤的自己。

为什么我们越补偿越匮乏?

遗憾的是,这些外在事物的“报复性补偿”只能短暂起效。短暂的快感过后,是更剧烈的愧疚、焦虑和自我厌恶。

比如,过度消费去补偿自己后,又会走进“购物→后悔→更焦虑→再购物”的死循环。长期陷入这样的死循环,可能会让你负债累累,甚至陷入财务危机。

而关系里的“报复性补偿”同样会带来更多的关系问题:

比如,在关系里过度寻求关注,或者过度依赖别人,可能会让身边的人感到压力,因感觉难以“喘息”而选择疏远。

又或者通过孩子来补偿自己的童年,却让孩子被迫承担了你的创伤,陷入代际传递的循环。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越补偿却越匮乏?

这是因为,童年时我们经历的不仅仅是外在物质的缺乏,而是更深层次的“情感匮乏”。

长大后,我们一直无法释怀的,从来不是不被允许购买的玩具、零食,也不是被严格管控的游戏、玩乐。而是一直不被满足和重视的、不被爱的自己。

那是买再多的东西、玩再多的游戏、卷再多的成就都无法填补的匮乏感和孤独。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每个未完成的心理发展阶段都会成为“发展债”。当那个受伤的内心小孩没有得到治愈时,这样的“报复性补偿”反而会把我们一次次拖到受伤的模式中,不断地重复那些伤痛。

比如我的朋友小羽,因为是夹在中间的老二,从小就被父母忽视。小时候的她,不管怎么听话,怎么拼命考出好成绩,仍然得不到父母太多的关心。

所以长大后,进入到亲密关系时,她通过不断地“考验”男友来补偿那个缺爱的自己。她会抠男友每个不够爱自己的细节,一感觉不被在意就通过不断地“作”去索取爱和关注,逼得男友喘不过气,开始想逃走。

这样的补偿,反而变成了更深的自我伤害——当补偿行为变成强迫性重复,就像用酒精去灭火,只会越烧越旺。

那些深夜清空的购物车、暴食的垃圾食品、不断向外界索取的爱…… 都在提醒我们:伤口需要的是消毒包扎,而不是用糖衣炮弹二次伤害。

童年欠你的,不必用余生来讨债

自我没有“看见”前,我们成年后的世界,几乎都是在重复童年的模式。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滞留”在儿童阶段。

如果我们能够清创好童年的那个“伤口”,疗愈那个内在受伤的小孩,就有可能迎来新生。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1、建立自己的“心理扫描仪”

当我们再产生“报复性补偿”的冲动时,试试做自己的“需求翻译练习”,比如:

“我要买这个包”,翻译成“我需要被认可”;

“我要打通关这个游戏”,翻译成“我需要掌控感”;

“我要TA 24 小时陪着我”,翻译成“我需要确认自己值得被爱”……

通过不断积累这样的“需求翻译”,建立自己的“心理扫描仪”,可以帮助自己更快速地识别表层的补偿行为下的真实情感需求。

2、给自己的内在小孩写信

试着跟童年某个需求没被满足的自己通信。

比如:

“亲爱的小羽,我知道你一直想得到爸爸妈妈的关心。记得吗?六年级的你拿了奖学金,想要妈妈带你去游乐园。这个愿望没有被实现,并不是你的错。

对不起,这些年我总在索求别人的爱来弥补你。如果你愿意,我想带你去那个游乐园,不需要任何条件。因为,你本身就值得被爱……”

通过具象化的“写下来”,去分辨哪些是当下真实的需求,哪些是穿越时空而来的童年回音。

3、渐进地去替代化满足

要戒断“报复性补偿”的行为不能纯靠意志力,而要用更健康的方式渐进去替代满足,比如:

“整理旧物捐赠”去替代“深夜网购”;

“烘焙分享会”去替代“暴食甜品”;

“学习手作课程”去替代“游戏氪金”……

我们可以用更真实的生命体验,去重新灌溉内心的情感土壤,弥补内在那个受伤的小孩。

学点心理学,点亮内心世界

其实,童年报复性补偿这一现象只是心理学众多奥秘中的冰山一角。心理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开启我们内心深处的宝藏之门,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挑战,比如人际关系的摩擦、情绪的起伏不定、自我认知的迷茫等。这些看似复杂的问题,背后都有着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在起作用。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学会更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再被愤怒、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轻易左右。我们可以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更好地与家人、朋友、同事相处,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当我们陷入自我怀疑或迷茫时,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从而找到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所以,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学点心理学。它不仅能让我们走出童年报复性补偿的阴霾,还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积极的改变,让我们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拥抱更加美好、充实的未来。

 心理上有个词叫:童年报复性补偿(为什么我们总在填一个填不满的洞?)-

课程正在直播中
扫码前往小程序观看
扫码进入
{{courseData.start_time}}
{{courseData.start_date}}
{{courseData.time_count}}
{{courseData.tips}}
{{courseData.end_time}}
{{courseData.end_date}}
扫码进入小程序关注直播最新动态
试听硕博课程
姓名
手机
学历
{{degreeeValue}}
{{item.name}}
工作年限
{{workYearValue}}
{{item.name}}
所在城市
{{regionsValue}}
{{item.name}}
{{itm.name}}
您的个人信息保护中,仅平台可见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扫码进入小程序关注直播最新动态
{{apply_type==3?'评估报名资格':'试听申请'}}
姓名
手机
学历
{{degreeeValue}}
{{item.name}}
工作年限
{{workYearValue}}
{{item.name}}
所在城市
{{regionsValue}}
{{item.name}}
{{itm.name}}
您的个人信息保护中,仅平台可见
{{workshopData.start_time}}
{{workshopData.start_date}}
{{workshopData.time_count}}
{{workshopData.tips}}
{{workshopData.end_time}}
{{workshopData.end_date}}
扫码进入小程序关注直播最新动态
预约修业坊
姓名
手机
我是...
{{item.value}}
您的个人信息保护中,仅平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