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朋友圈
一:解码企业基因
作为行业深耕者,请您介绍青岛铸辉铜业的产业定位与核心优势。
陈帅同学:我们确实走过弯路,新生代员工的价值诉求呈现出"马斯洛需求倒置"现象:对尊重需求(85后)和自我实现需求(95后)的优先级显著高于传统生存需求。95后员工将"工作意义感知度"列为职业选择的首要因素(占比67%),薪资仅排第三(41%)。技术解决了生产流程的问题,但员工流失率高、代际管理冲突等问题凸显。例如,年轻员工更关注价值认同,而非单纯薪资激励。西方管理体系强调标准化,但中国制造业的复杂性要求灵活性与文化适配性。
我们曾照搬外企的绩效考核制度,结果导致技术骨干集体离职。后来通过学习《论语》,建立了"技能+品德"的双维评价体系,才重塑了团队凝聚力。这让我意识到,中国团队需要符合其心理行为特性的管理方式。
通过学习,我深入理解到“中国式管理”以修己安人为核心,这种理念与西方的管理形成对比,它更贴合中国社会重视人际关系、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就像方太集团将儒家“仁义之道”融入企业管理,海尔 “人单合一” 模式,将员工与用户需求深度绑定。这些案例都是“中国式管理”在制造业中的独特协作机制。其价值不仅在于解决制造业升级中的具体问题,更在于构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管理模式。铸辉铜业的实践表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本质上是管理哲学的范式革命,需要完成从"标准化管控"到"文化化治理"的认知跃迁。
于是,我召集所有高管,开了一天的会,运用“中国式管理”理念,与团队建立了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即除了物质奖励外,还注重精神激励,通过开展优秀员工评选、设立创新奖励等方式,让年轻员工的努力得到认可。同时,企业为年轻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如今,年轻员工的流失率大幅降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留在铸辉铜业,与企业共同成长。
四、中国式管理博士课程价值
作为在读学生,您对【中国式管理学院】的课程体系有何评价?哪些模块对您的帮助最大?
陈帅同学:学院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其特色在于将儒、释、道、兵、易、史的智慧模块化重构。对应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让我在每个版块都能够找到对应的方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式管理概论》课程。
在博士班线下授课中,通过案例分析、企业调研、小组讨论等让我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我结合铸辉铜业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最终,他们共同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在铸辉铜业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学院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广泛的校友网络也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和发展机遇。
我可以通过与校友的交流,了解到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创新模式,为自己的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鉴。中式文化管理“古为中用”不是守旧, 是通过挖掘中国人内心的文化密码,激发内心的“善”,“洋为中用”是接纳西方管理工具,通过文化内核和科学管理工具创新结合,转化为企业的“能”。
五、领航转型
中国制造业正迈向高端化、智能化,为何需要“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对于推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陈帅同学: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技术升级固然重要,但若缺乏适配本土情境的管理模式支撑,可能陷入技术空心化的困境。当前,中国制造业不仅是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更是管理哲学的重构。需完成三重跨越:从“制造”到“智造”、从“规模”到“品质”、从“跟随”到“引领”。“中国式管理”的价值在于用本土智慧破解管理难题,避免西式管理“水土不服”。
“中国式管理”不是简单地把中国传统文化套用到企业管理中,而是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应用。它让企业回归人性本真,以文化之力激活组织潜能。”陈帅坚定地说。
真正的管理落地需要企业领头人做到“知行合一”,不流于形式,去实践和探索,形成具有“利他精神”的文化内核,也是新一代企业的基本修养。企业领导者必须“身体力行”,避免文化塑造沦为口号。真正的“中国式管理”强调“利他共生”,对内构建员工价值共同体,对外形成产业链信任网络。这种文化内核,正是新一代制造企业突破“唯技术论”局限的关键竞争力。
在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业的终极命题或许并非“如何追赶技术”,而是“如何定义属于中国的智造哲学”。唯有当冰冷的机器被赋予文化的温度,硬核的技术扎根于人文的土壤,“中国智造”才能真正形成独特的世界影响力。
陈帅是【中国式管理学院】的博士学生,也是本土管理智慧践行者的缩影。他的探索证明:“中国式管理”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管理”不是“空谈概念”,而是面向未来的管理创新。
南海教育集团创新引领,致力于“模式的开创者、标准的制定者、行业的引领者”,经过团队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与马来西亚和立大学共建“中国式管理学院”,首次将“中国式管理”形成在职研究生(硕士、博士)学科教育体系,面向全球华人,开展“中国式管理”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
官方公众号:东方管理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