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朋友圈
2025年6月27日至29日,南海教育集团联合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共同举办“政产学联动”交流活动,【南海产业博士】一行近50位企业家同学走进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进行交流学习。
本次活动获得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鼎力支持与高度重视,活动期间通过名企参访、名校参访、产学互动、博士开学、博士论坛、人文研学等系列活动,搭建起校企深度对话平台,构建起产教融合新生态。
系列举措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持续完善协同育人体系,共同谱写产学研协同发展新篇章。
【名企/名校参访】
2025年6月27日,【南海产业博士】“政产学联动 & 全球移动课堂”系列活动再启新程。本期以“探索航天科技前沿,推动产业创新融合”为主题,组织博士团走进珠海航宇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宇微”)及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开展产学研深度交流。
6月27日上午,【南海产业博士】走进珠海航宇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星座已实现全球数据覆盖,参访期间,博士生们深入了解了卫星导航芯片、航天器电子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并与航宇微高管就“航天技术的民用化转化”展开对话,博士们在数据处理中心目睹TB级遥感影像的实时智能分析过程,对“空天科技 + 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产生深度共鸣。
同日下午,【南海产业博士】一行走进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实地感受百年学府的学术积淀。作为国内顶尖学府,中山大学以开放姿态展现学术底蕴,通过深度交流为产学研融合带来新启发。此次走访不仅搭建起校企对话桥梁,更让企业家们直观领略到学术殿堂的创新活力,为后续深化产教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
1、漫步中大珠海校区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临海展卷,榕园广场的恢弘布局、荔园的草木葱茏、教学楼的沉稳气韵,共同勾勒出独特校园画卷。静立于铜像前的凝望,让"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百年校训愈发清晰可感。自孙中山先生塑像驻足回望,到海琴系列建筑群展现的现代学术锋芒,再到海琴六号内图书馆的墨香氤氲与音乐厅的雅乐流转,移步换景间,百年学府的深邃底蕴与创新脉动交相辉映,令产业博士团成员对即将展开的研学之旅满怀憧憬,更激发起产学研融合的探索热情与百年学府的精神共鸣。
2、解码软件工程学院
此次参访的核心环节聚焦于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的深度学术交流。在学院一楼大厅,产业博士团成员与院方领导合影定格合作起点,学院领导在致辞中诚挚表态:"衷心欢迎南海产业博士团企业家代表走进软件工程学院,期待通过产学研深度协同,携手攻克产业发展技术瓶颈。"简短而热烈的开场,正式开启校企双方智慧碰撞的交流篇章。
【产学互动】
6月27日下午,博士生企业项目推介会在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顺利举办。活动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领域,遴选出的8个优质产业项目依次路演展示,通过技术创新破解行业共性难题,搭建起高校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平台。
项目推介现场,南海产业博士团队向中山大学专家学者系统呈现项目创新成果与商业价值。各项目负责人围绕技术突破点、产业应用场景、商业化路径展开立体化展示,既有对基础研究的前沿探索,也有面向市场痛点的解决方案。博士团成员依次登台,不仅阐述项目核心技术优势与发展规划,更明确提出与中山大学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需求,为后续产学研深度对接奠定坚实基础。每个项目都彰显出产业创新的澎湃动力,展现出学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广阔前景。
【开学典礼】
6月28日上午,【南海产业博士】第13期班开学典礼在庄重而热烈的气氛中举行。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陈文清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伟利博士,以及【南海产业博士】学术委员会导师方明博士等导师代表出席典礼。这场仪式既标志着新一期博士生学术征程的正式开启,更深刻体现了校企协同育才、产研深度融合的战略意义,为后续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奠定重要基调。
【南海产业博士】第13期班覆盖制造业、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多元领域,学员将以“产学联动”为核心驱动,通过名企参访、产业加速坊等实践环节,实现学业精进与事业突破的同步发展。
【博士论谈】
一、《重塑与颠覆:人工智能时代最新技术进展及应用场景(上)》
6月27日下午,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院长郑子彬教授开启专题授课《重塑与颠覆:人工智能时代最新技术进展及应用场景(上)》。课程以大模型技术演进为切入点,系统阐述AI技术从"工具化应用"向"自主智能"跃迁的演进规律,着重解析多模态融合与小样本学习两大核心技术突破。郑教授通过剖析大模型训练范式优化、多模态交互技术突破等关键节点,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演进的核心脉络,为学员构建起从底层算法创新到场景化应用落地的完整认知框架。
当聚焦产业应用,制造业智能产线、服务业个性化推荐等案例,让抽象技术“落地”产业场景。课程末尾,郑院长着重剖析工商管理与人工智能学科交叉:AI 赋能企业战略决策精准化、营销模式智能化,工商学科则为 AI 技术锚定产业价值方向。郑院长强调:“未来的管理决策必须拥抱AI。数据驱动的动态战略、智能算法辅助的资源配置,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者融合将催生“懂技术、通管理”的复合型创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开辟新赛道。
二、《重塑与颠覆:人工智能时代最新技术进展及应用场景(下)》
6月28日上午,陈文清博士接力带来《重塑与颠覆:人工智能时代最新技术进展及应用场景(下)》。课程延续技术深度,聚焦AI在医疗影像诊断、自动驾驶决策等垂直领域的突破,解析技术如何突破行业痛点。
三、《AI驱动的数据价值转化: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
同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伟利博士主讲《AI 驱动的数据价值转化: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课程直击企业数字化核心。陈伟利博士从数据采集治理的AI工具,讲到资产化评估模型,用金融、零售等行业案例,呈现“数据资源→资产变现” 的完整链路。解读AI如何突破传统数据分析瓶颈,实现数据价值的精准识别、高效转化,为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的竞争壁垒提供方法论。
【人文研学】
6月29日上午,南海产业博士团队走进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展厅、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普中心与中山大学地质博物馆,开启一场人文与科学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珠海校区展厅内,百年校庆纪念章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纽带。在校区展厅,百年中大的海洋科研历程徐徐展开:从早期的海洋调查,到如今的深远海探测,中大以科技力量守护“蓝色国土”。更具仪式感的是,博士们在此戳印中大百年校庆纪念章,将学术探索与校史传承紧紧相连。交流中,海洋科学如何赋能产业发展成为热议焦点,从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到智慧海洋工程应用,产业博士们探寻着 “海洋科技 + 实体经济” 的创新接口。
接下来南海产业博士同学们继续参访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的科普中心。这里以"南海之眼"为设计理念,通过三大核心展区构建起海洋认知体系。
最后,南海产业博士同学们踏入中山大学地质博物馆。这里,是地球 46 亿年演化史的“微缩剧场”,从太古宙的古老岩石,到中生代的恐龙化石,再到新生代的矿物晶体,每一件标本都承载着地质变迁的密码。
【未来展望】
【南海产业博士】"产学联动·全球移动课堂"中山大学站活动于6月29日下午圆满落幕。此次交流既增进了博士团对百年学府的深度认知,也为双方搭建起实质性合作桥梁。双方坚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将有效整合学术研究、产业实践与全球视野三方优势资源,与中山大学共同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未来,南海产业博士团将与中山大学持续推进人才共育、技术共研、产业共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双方期待以更开放的胸襟、更扎实的举措,携手开创产学研深度融合新局面。
【南海产业博士】是南海教育集团基于“南海学分数字化在职教育学习平台”打造的高端学习品牌,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占65%以上,以“政产学联动”为核心优势,以“产业加速”为目标,进德修业,守正创新。为推动“政府、产业和教育”之间协调创新、紧密合作,促进“政产学”联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地方“双招双引”,积极发挥【南海产业博士】的平台优势和产业优势,丰富“政产学”联动的生态和内涵,促进“资源的互通,人才的流动,要素的重构”,以期达成“协同共创、多方共赢”。该活动先后与广西南宁、安徽合肥、山东临沂、深圳福田、贵州贵阳等多地政府联合举办,促进多个项目落地。